将新版《中国药典》完美呈现

来源: 点击量:963 2024-09-13

——访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吴少祯
近日,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即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消息受到业内、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在业内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出版社,他们是如何获得《中国药典》这样一部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记载中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的出版权的?《中国药典》将首次由出版社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对进一步做好新版药典的出版发行工作他们有何打算?前几版《中国药典》一直是盗版“重灾区”,为防止盗版他们会采取哪些措施?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吴少祯。
体系核心 法定依据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版《中国药典》即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新版《中国药典》?
吴少祯:《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这句话包含三个要素:法律地位、技术标准、强制执行。作为我国药品监管的一部国家法典,《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也是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者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拟收载品种总计4615种,其中新增1358种,是历版药典中收录品种最多、修订幅度最大的一版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典》共分三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36种,其中新增990种、修订61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铺料等,品种共计2348种,其中新增340种、修订1500种;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28种、修订103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亦有较大变化,其中一部新增14个、修订54个;二部新增15个、修订70个;三部新增18个、修订38个。这部面貌一新的《中国药典》将于201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2010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具有何种意义?
吴少祯: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必将对全面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整体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药品生产、流通单位共同保证药品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出版发行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苦练内功 脱颖而出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药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权威的学术地位,其出版发行工作事关重大。据我们所知,很多出版社争相抛出橄榄枝,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是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呢?
吴少祯:我社获得2010年版《中国药典》出版发行权,是我们不断调整发展思路、锐意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出版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认可的结果。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在药学类图书出版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建社23年来,出版社的经营宗旨始终坚持以药学图书为龙头,包括药学规划教材书、药学参考书、执业药师考试类图书、药品监管类图书、药学科普类图书等,同时兼顾医学、中医药类图书的出版。目前,出版药学类图书共计2469种,占出版图书总量的58.8%。出版社的高等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中有45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占国家“十一五”药学类教材全部品种的35%,具有其他出版社无法比拟的药学编辑资源优势。
正是出版社苦练内功的不懈努力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为最终赢得2010年版《中国药典》出版发行权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我们朝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新闻出版报》:据悉8月30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已将稿件交付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那么出版社为保证《中国药典》的质量,在编辑出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吴少祯:为了保证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编辑出版,我社调动了一切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编校质量的提升。一是开展编辑业务培训。及早研究学习药品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和药典文化,训练编辑的基本功和对专业术语的敏感性,促进编校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前期介入药典编制工作。与药典委各处室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虚心学习、加强沟通,及时了解药典的动态,尤其是技术要求、编写细则、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品种增补情况、内容修订情况、重要的会议纪要和领导讲话等,以便更好地完成药典的编校工作。三是实行各部编辑负责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出版社药学编辑资源优势,同时加大了稿件质检力度,以鞭策编辑的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四是明确药典编校工作的流程。考虑到出版周期较紧的原因,稿件实行三校一退制,即稿件进行三次校对,退作者修改一次。质检标准为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优秀出版物标准,差错率不超过十万分之一。五是制定稿件管理办法。药典稿件的每一次交接,实行填报制度,写明起始页,核对页码,并交由双方签字确认,以便确保工作畅通,防止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发生。六是制定药典编校技术规范。在出版社原有的编辑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药典委有关药典各部药品质量标准正文编写细则,同时听取药典委的建议,制定出2010版药典的专有编辑技术规范。
有效整合 形成合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药典》前八版都由药监系统渠道发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首次由出版社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出版社为保障2010年版药典发行工作有哪些思路?
吴少祯:由于历史原因,药典发行工作对出版社来说,没有完整的经验可借鉴。为了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今年3月份我们就着手进行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市场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药检所系统、医药企业以及相关单位,掌握了大量信息和数据,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初步摸清药典的使用者可大致分为以下10大类: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医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层次医药院校,军队卫生系统,从事药物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综合性图书馆,港、澳、台地区及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社会其他行业需求。
针对上述10大市场,我们确立了三条销售渠道:系统内/行业渠道管理、新华书店系统、民营书业系统。为了有效整合三条渠道形成合力,我们确立了齐头并进、相互依托和支撑的渠道控制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各渠道的销售市场范围,各司其职,规范发货折扣和终端市场,统一最低销售折扣。制定积极的奖励政策,视各渠道的销售业绩予以不同的奖励。
《中国新闻出版报》:盗版问题是图书发行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出版社为了防止2010年版《中国药典》被盗版会采取哪些措施?
吴少祯:盗版问题一直是扰乱正版图书市场的痼疾。特别是对于《中国药典》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图书来说,盗版图书不仅严重扰乱正版图书市场,更会造成错读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严重后果。我社将动用各种资源严厉打击盗版行为,确保2010年版《中国药典》正版图书销售渠道的畅通。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排、印、装和用纸方面,均采用先进技术防止盗版;二是三条渠道齐头并进,在第一时间将货铺到每条渠道的销售终端;三是发行部全体业务人员进行市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打击盗版;四是联合各地“扫黄打非”办公室,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将聘请打击盗版公司和律师从事该项工作,打击盗版所得利益将全部奖励打击盗版单位或个人。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欢迎来稿 法律声明 ©2006 - 2025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版权所有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403500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74号